
第46期《食家》經已面市!
主編的話
2008有人這麼說……
時代在變,變得很快。政局瞬息,人心旦夕,資訊分秒計,飲食越來越細。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,《食家》一直尋求的就是這種變化。
有人說,年年都有今日,但今年已不是昨日,新曆是2008,自古以來,從來就沒有過這年份。但在年復一年的過程當中,有一種叫做「文化」的東西,在變動的潛移默化里頭,隨著社會價值的更迭,人們對傳承下來的文化自有一套新的詮釋了。比如華人傳統春節到底有多長的時日,一份心中的喜樂究竟要落實了幾代人的心愿才能圓夢:
第46期《食家》經已面市!
主編的話
2008有人這麼說……
時代在變,變得很快。政局瞬息,人心旦夕,資訊分秒計,飲食越來越細。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,《食家》一直尋求的就是這種變化。
有人說,年年都有今日,但今年已不是昨日,新曆是2008,自古以來,從來就沒有過這年份。但在年復一年的過程當中,有一種叫做「文化」的東西,在變動的潛移默化里頭,隨著社會價值的更迭,人們對傳承下來的文化自有一套新的詮釋了。比如華人傳統春節到底有多長的時日,一份心中的喜樂究竟要落實了幾代人的心愿才能圓夢:
第45期《食家》經已面市!
主編的話
一個人活到45歲時,是怎樣的境界。
開始進入大千世界時,一聲號哭給熱鬧的天地增噪音,讓期待的父母添期待。之後,什麼奶粉才富有優質蛋白質,什麼飲食才強筋骨、益腦智、壯童身,一股腦兒成為10歲以下這段期間的兒童寶鑑。文介玉的古早菜及鄭偉興的上海美味都是中餐裡科學的配搭。稍作調整,就是一頓營養餐。
45歲的中年人大凡都有10歲至20歲的少年孩兒。這段時候的孩兒最難教。子女的青春期撞正父母的更年期,如何讓火星和地球和平共處,還要碰出真情火花。除了本身DNA構造的先天因素需要文化素養來加強,其他生理上的調整和飲食有莫大的干系。多吃一些清淡的素食,有營養又能鎮壓火氣,陳淑嫻的水果成菜和張錦輝幽遠日餐,內內外外都是人性的素養,益智的源泉。
青年是一堆火焰,也是正在燃燒的沙漠,這段從20至30歲的黃金十年,燒掉人與人之間的桎梏,突破愛情的紗窗網,攀越真情的兩代關,這時候,飲食一個不小心,造就的傷害回首已成百年身,再加上一堆老套的空悲切。除了烈滿順詩一樣的滿園春色,色美味香,陳志新把文化融貫在油火,煙燻成一統後,鑄成紅杏曳枝頭的艷麗,更是21世紀青年人的盛宴。愛情美滿,婚姻快樂,創業良機,都在盤中餐。
壯年四十男女,保養得好,仍然像呈祥的龍鳳。 開始有了吵鬧窩心的孩子,看到自己可愛的當年,領會幼吾幼,老吾老字裡行間的微言大義。重要的是要節約謹慎,吸取一切物質的精華,飲食的材料,每樣都好, 每樣都壞,適度是精華,過度是糟粕。年輕的容在鈞把娘惹餐的美味堅持到底,但份量就作了剖析和調整,配合40歲的風華,站立在顛峰看世界。當然,快碌的生活,別忘了要有優質的放鬆,劉金旺的金雕玉琢,無論擺設、構思都是燭光晚餐的靈魂。
45歲的時候呢?不妨把人生的門開大些,買一本《食家》,剪下印花,到大城堡錦綸泰作適度的放縱,10%的優待,品質保證的好餐好菜,對自己和家人,不要虧待。如果經濟過得去,作些遠足,旅遊。台灣是個好地方,民主的政治,開放的經濟,創意的餐飲,《食家》這一期的一些介紹,是寶島行的最佳注腳。
這一期的《食家》是45期,食家45歲了。接下來的歲月,《食家》和你同行。
第47期《食家》經已面市!
主編的話
碗碟里的文化
一位來自四川烹飪學院的廚師朋友來馬作客10天。玩了不少地方,吃了不少食物,唱了不少K。臨別送我一首詩:
問君歸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漲秋池,何當共剪西窗燭,卻話巴山夜雨時
大意是:你問我幾時再見的那一刻,巴山的秋池正在漲潮,我說,下次何時和你一起點燭夜談時,我倆可要談談秋池漲潮的情景。
很美的一首詩,是詩的文化。
詩 的作者李商隱,文才橫溢。現代人口頭常掛着的一些名句如:嫦娥應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心;身無彩鳳雙飛翼,心有靈犀一點通;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燭成灰淚 始乾;神女生涯原是夢,小姑居處本無郎等等等,都采摘自他的詩里行間。可惜他所處時代正值唐朝開始中落時,皇帝沒有魄力,大臣致力黨爭。於是他在國事政治 上沒有留下可歌的功績,只是留下大量可泣的詩篇。
很無奈的現實,這是歷史的文化。
詩里的“巴山”在四川的東部,海拔500公尺的四川盆地。北部是在古裝片里常常提到的秦嶺、終南山、長安城。往西去是民謠里常唱到的嘉陵江及大馬人不陌生,不是人住是神仙住的九寨溝。南面是三國演義里劉備被困的白帝城,神州有名的長江三峽(瞿塘峽、巫峽、西陵峽)都集中在此處。
一座不很有名的大巴山,縈繞着麗色江山萬里長的美景如畫,這是地理文化的魅力。
有了詩詞,加了韻律,配上人聲在宮商角徵羽,五音十二律里徜徉迴盪,是一種陶醉。比如,60年代流行的黃梅調,將它的曲子譜上任何一首七絕七律都可以朗朗上口。已故鄧麗君把水調歌頭唱得街知巷聞。雖然很多人都忘了把“明月幾時有”寫得那么傳神的蘇東坡,但,這就是文化。原作者蘇東坡倒是很少人提及。
這是另一種傳承文化:音樂。
大 巴山在四川,蘇東坡是四川人,或者有一些人還搞不清楚四川在中國的那一個方向。但川菜倒是無人不曉。四川號稱天府之國。水稻在全中國位居前首;菜籽油我們 也時有所聞;藥材如川貝,川芎,麝香,蟲草特別豐產;名酒五糧液家傳戶曉;還有那鬼佬番佬都叫好的回鍋肉、宮保雞丁、麻婆豆腐、燈影牛肉、麻辣火鍋更是馳 名中外,無人不曉。
這是飲食文化。
本文信手寫來,可見文化的涵意多么瑣碎雜煩。一首詩可以引伸出如此空闊無邊的話題。而飲食文化里面又可分典故流傳、營養健康、材料分科。菜系類別等等。今期我們將約70道名菜歸納成9大類,分別訪問菜肴作者精確凿見,每類前面以一篇資訊似的報告,和大家一起研究。
有意見,來信來電來訪,只要可以共同勉進的意見。我們一起談,談飲食文化及其他。